孩子在求学过程中,会遇到多次重大考试,除每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外,高三后期的一模、二模、三模和最后的高考格外牵动人心。在这些重要的时间节点,家长的心态与孩子的考试状态密切相关。作为家长,除了做好日常生活保障,更重要的就是为孩子的良好心理保驾护航。
特别版:如何更好地陪孩子走过重大考试
考前注意
1.了解孩子的压力。
重大考试前,学生的压力其实是非常大的。一般来说孩子的压力来自两方面,一是心理上的,总担心自己考不好,达不到期望;二是身体上的,长时间的紧张焦虑、超强度的学习,他的身体自然感觉到疲惫。因此,作为家长,一方面要按照孩子的实际情况设定期望值,引导孩子把对考试结果的过度关注转移到对复习迎考的关注上,鼓励孩子应重视从考试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另一方面要多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保证睡眠,同时包容他的负面情绪,特别是家长自己有负面情绪的时候万不可传递给孩子。
2.家长不该说什么。
家长有时候总是不自觉地问孩子“复习得怎样了?”“有信心吗?”但这看似关心的话语往往会适得其反,因为孩子没法回答你!考试总有不确定的情况,即使复习得再好的学生总会有点不放心、没把握。也没有太多的孩子能信誓旦旦地回答你“没问题,我都复习好了。”反而是缺乏一些自信,可能会回答你“还行”“不怎么样”或者干脆说“没复习好”,而这些消极的回答,都会强化他内心的不安,增加他的备考压力。更不要反复讨论和强调考后的结果,比如:如果你考不到多少多少分怎么办!这些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备考状态。
3.家长应该说些什么。
几乎每个孩子都会问“如果我考不好怎么办?”这个时候家长的回答尤其重要。有的会说,“没事,考不好就考不好!”或“考不好你就完了。”这两种回答都不可取,考试对孩子、对家长都很重要,不可能无所谓,这么回答要么口是心非,要么是对孩子信心不足;而强调考不好的可怕后果,则会影响孩子考前的良好心态。这个时候需要认真、诚实地与孩子共同面对这个问题,一方面要承认考不好的确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另一方面要认识到比考试结果重要的是:剩下的时间要努力去奋斗,只有现在努力了,不管结果怎样,才不会自责、后悔,也才更懂得奋斗的意义。
考后指导
1.做好分析,全力冲刺。
重大考试后,比关注成绩更重要的是高质量的考后分析。家长在考后,最好和孩子一起做考后量化分析,让考试得失变得清晰。首先,让孩子回顾该科目考试时的心理状态,是否紧张、是否提前进入考试状态。其次,有无诸如时间安排不当、答题卡填涂失误等严重低级失误。然后,分析试卷作答:属于各种粗心造成失误的有哪些,主观题中由于步骤不全或答题不规范导致失分的有哪些,属于能力不足导致失分的有哪些。最后,将以上分析条理清晰地写出来,粘贴在试卷上面。对孩子来说,最好的减压方式是让他们找到可以努力的方向,有了方向才不会迷茫,压力便会转换成动力。
2.看淡得失,积极引导。
考后父母对孩子心理疏导也不能少。如果孩子重大考试成绩十分理想,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同时要引导孩子不能骄傲,应该沉下心来梳理知识掌握情况,对一些掌握不到位的知识点,仍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孩子重大考试考砸了,大部分家长都能做到不责怪孩子,但是又容易走入这样的误区:“不会的,情况没那么糟!”这其实是在盲目地否认孩子的失利,孩子会感觉父母不能接受他的失误。孩子当然知道这些“道理”,但他内心是不安的!家长这时候特别需要去倾听他的不安、委屈和自责。只有有人理解他,才能让他更好地重拾信心。
3.营造轻松环境,关心适度。
越是临近重大考试,孩子和父母越容易焦虑,但是作为父母,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这样的消极情绪。孩子一旦看到,心理压力就会更大。毕竟是最亲近的人,孩子对父母情绪的变化很敏感。如果父母能够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就可以减少孩子的压力。此外,家长还要注意对孩子关心适度。如果家长平时已足够关心,大考前又额外关心起来,孩子自然会有心理负担:如果考不好,岂不是辜负了父母的期望?所以,重大考试前,家长要注意保持平常心,不要过度关心,营造良好温馨的家庭环境更为重要。
后期我们会继续推送其他原则与您共享,敬请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