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2日至15日在有“江苏十三妹”之称的宿迁举行了江苏省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新课标培训会,我工作室成员陈亚萍、于明勇、胡同玉等老师认真参加培训,聆听专家报告,并在培训会上开设了一堂示范课、作为嘉宾进行点评,获得广泛好评!
课题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学生活动主要是三个环节:探索发现——分享感悟——质疑提升。
陈老师从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新论述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国事,培养家国情怀!顺理成章将“为什么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作为本课的总议题。
在“探索发现”这一环节,陈老师很巧妙地从“高中生的一天”为切入点,拉近思政课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感悟各种所有制经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对于“各种所有制经济的作用”,陈老师通过分享宿迁故事的方式进行。课前将学生分成国企组、魅力乡村组、个体经济组、私营经济组、评审组,各组任务到位,学生分享的故事感人精准,让一切理论水到渠成。
本课最大的亮点,也是最大重难点是在“质疑提升”这个环节,陈老师通过两个思维碰撞,让学生在思辨中感悟真理的力量,实现政治认同。
最后,学生从所有制结构的角度,总结中国经济腾飞的经验,让学生在事实面前感悟“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好制度,它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客观规律,达到了知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
陈老师的课真的是好评如潮啊,下面是部分节选!
名师工作室胡同玉老师在做精彩点评,听完胡老师的点评,大家都认为,胡老师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女子,她既有很深的思政理论功底,又有很高的文学造诣,可见胡老师的多才多艺!
陈亚萍老师《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知识容量大、要处理好变和不变的关系,非常考验教师的处理智慧和个人修养。陈老师课堂开始就借助时政,细节之处只指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培养学生,身在校园,心系天下的家国情怀。我们发现陈老师这节课充分灵活的对教材做了解读,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按教材教。巧妙处理教材定义。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有机统一,这种处理服务于教学目标也切合高中学生学习认知阶段特点需要。问题追问是我特别要向陈老师学习的地方,如国有经济的地位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追问两种经济能否有效融合等,引导学生深化知识,学无止境、探究无止境,培养在实践中应对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和勇气。陈老师的课准确把握教材特点、学生特点和自己特点基础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成功的课,在此,我想起一首歌,名字叫“懂你”。
于明勇交流听课体会
(一)异中有同,做到五注重五突出
1.都注重了学科观点的深层分析,突出知识是培育素养的依托
学科核心素养强调对学科内容的整体理解与把握。考查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需要学生整合相关学科内容以应对特定问题情境,执行特定任务,由此提供确认水平的证据。陈友芳教授强调,我们要淡化概念,但不是弱化或忽视观点教学。
2.都注重了议题教学的层层推进,突出思辨是培育素养的抓手
议题,既包括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既具有开放性、引领性,又体现教学重点、针对教学难点。紧扣学科内容和学科任务,精心设计总议题,在总议题的引领下,分设2-3个议题,同时又开展辨析式教学,激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澄清认知误区。
3.都注重了合作探究的系列运用,突出问题是培育素养的关键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有效方法,三位老师都根据学科内容的理论逻辑通过镜头展示的方式设置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螺旋上升的系列化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相关内容。
4.都注重了情境资源的创设优化,突出情境是培养素养的平台
余文森教授指出:知识往往在情境中生成和显现,知识只有融入情境才好理解和消化。知识的情境化是知识活化并转化为素养的平台。构建从真实的情境中学习的认知路径,是知识通向素养的必然要求。情境资源来源的多样化,既有宿迁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又有时政热点资源的加工与选择,更有历史事实资源的收集与整理。
5.都注重了实践活动的精心布置,突出活动是培养素养的途径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学要使学生躬行实践,实际从事认识、探索和改造事物的活动。他因而强调活动的首要性:“凡是应当做的都必须从实践去学习”。
(二)同中有异,各具特色
1.赵老师,坚持守正出新,通过开展自主学习,找出学生疑点,以学生的问题为导向开展教学,体现了以学生的需求为目标的价值追求。
2.陈老师,坚持融合创新,充分体现用教材教的理念,遵循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统一,对教材内容进行结构化处理,更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和思维延伸。
3.高老师,坚持学科渗透,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容易上成历史课的现实,大胆运用历史思维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对历史资料的分析中概括出政治观点,显示党的指导思想的理性光芒和真理力量,坚持制度自信。
(三)探索不止,合作前行
1.新教材的内容容量与教学用时。高一第一学期用教完两门必修,共计8课17目,四个综合探究,容量大,结构繁、体系新,变化快,而课时是有限的,只有两节课。如何在有限课时内容处理完教学任务,是一个挑战。
2.议题选编的适切性与思辨性。关于议题教学,专家众说纷纭,意见不一;一线教师无所适从,依葫画瓢,不断尝试。
3.教学目标叙写的继承性和融合性。由三维目标向核心素养目标螺旋上升。
4.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融合的尺度和深度。在活动型学科课程推进过程中,学生活动了,教师干什么?是参与、旁观还是监督,维持秩序。
通过这堂课,陈老师认识到,一堂好的思政课必须具备三大主体要素:精选议题、智构活动、巧设情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