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和谐的定义
和谐,是中国古人的一种社会理想,是植根于东方文化的一种独特价值追求。有人说,从字面上看,“和谐”就是人人都有饭吃,人人都能开口说话。这话虽然有点望文生义,倒也不无道理。实际上,和谐,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那种特别协调、恰到好处的状态。
(二)当今“和谐”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
(三)不同层次上的和谐
社会和谐:和谐社会指的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
家庭和谐:和谐的家庭关系是每个家庭的幸福。在现代社会中,孩子往往是家庭的中心,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家庭关系。因此,父母与孩子间关系的融洽又是家庭和谐至关重要的一环。 健康、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亲子营造和谐,行动铸就未来”。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和迫切需求。
国家和谐:国家和谐是以人为本的社会。第一,和谐社会以人为中心、是以人为本的社会;第二,和谐社会是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和道德约束来实现的;第三,和谐社会的实现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定时期公共治理的实现。一个真正的和谐社会必须满足以上三个层次的条件。
作为一名公民,我们则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融入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只有每个公民都成了“和谐”分子,整个社会才能成为和谐社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才能最终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