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绍娜
(江苏省口岸中学 江苏 泰州 225321)
高中物理知识涉及到力、热、光、电等各个领域,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尽管所涉及到的知识在初中阶段都有所接触,但是初中阶段的知识主要以感性观察为主,定性分析多,定量计算少;高中知识逻辑性强,定量计算明显增多。对于新疆内高班学生大部分物理知识相对较薄弱,特别是进入到第一章《加速度》内容之后,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注重新课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引入新课时,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出发,设计情景,引起学生兴趣。例如,在加速度这节课时,将学生在运动会百米赛跑的视频在班里播放,学生既可以回忆自己或身边同学在运动会为班级争光的场面,增强班级自豪感,又可以通过活生生的例子去理解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再比如,在学习《超重与失重》这节课之前,每位同学发了一个纸条和一个钩码,学生拿起一个纸条吊起钩码。让学生在不扯断纸条的情况下,让纸条断裂。大部分学生有坐电梯的经历,将知识迁移至纸条拉钩码,突然向上提钩码,纸条就断了。但是少部分学生让钩码向下运动时纸条也断了。和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产生了冲突,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保护学生发问的勇气。
新疆班学生比较活泼,愿意与老师交流,他们容易在上物理课上,根据自身的生活体验提出一些问题,不论什么情况都要进行解释,保护他们发问的勇气,使他们的求知欲得以满足。例如我在开设公开课《牛顿第一定律》这节课时,新课已经结束,剩下3分钟时让学生思考一道练习题。
学生忽然站起来提出:老师,质量大惯性大,能不能解释为什么在大城市中不允许骑自行车载人?
师:可以这样理解。载上人之后质量大了,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容易发生危险。
生:可是我昨天骑自行车的时候发现,载上人之后自行车更容易停下来。
好多学生也议论起来,估计学生是考虑到后面听课的老师,学生没敢大声议论。我想了想,尽管这节课时间马上结束,还是要解释一下,否则会打击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
师:有没有人愿意帮忙解释一下?
此时下课铃已经响了。
一个学生低声说:是不是因为摩擦力?
师:是的,当自行车上的人的质量增大时,对地面的压力增大,摩擦力会增大,使得更容易停下来。
我已经准备下课了,学生又提出:摩擦力大了为什么就容易停下来呢?
师:这个涉及到下节课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你先预习一下,下节课我们来解释原因。
尽管最后一个问题没有回答,但是已经指出了答案在哪里。学生求知欲得到满足。在下节课时学生必然会认真的去学习和思考,自己解决自己上节课中提出的问题。
-
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基本手段,有其特殊的教学功能: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验证物理定律,而且能够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加深对基本知识的认识程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物理学科和生活实际联系紧密,
四、少教多悟,让学生掌握读题的方法,领悟物理和数学的区别。
物理题目中有很多隐含的条件,要让学生通过题目读出其中的意思,找出隐含的已知条件,然后思考可能解决的问题或通常的方法。例如,启动,刹车,关闭发动机,相对地面位置不变等这些字眼在物理题目中的含义。
另外,让学生明白区里和数学的差别,避免知识的负迁移。例如在几何上,对圆的切线的定义是“一直线若与一圆有交点,且连接交点与圆心的直线与该直线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就是圆的切线”。而在物理上,切线是有方向的。物理上有一些题目将数学表达式列出来之后会解出两个解,要根据实际情况舍去相应的解。
总之,在新疆班的物理教学中,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