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创办于1926年10月,1996年被确认为江苏省重点高级中学,1997年8月成为泰州市教育局直管学校,2001年4月,学校被评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2003年11月转评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2004年1月学校党总支升格为党委,2005年1月经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江苏省口岸中学”,2005年9月经教育部批准开始承办内地新疆高中班,2007年12月学校升格为副处级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176亩,校舍建筑面积60914. m2,生均校舍建筑面积27.7m2;学校现有绿化面积34711.1m2,绿化率达37.24%,生均绿化面积15.8m2;建有主、辅教学楼4幢,设标准教室68个,每个教室都配有空调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现有高中教学班45个,在籍学生2201人,其中内地新疆高中班9个,学生359人(含有13个少数民族);拥有图书馆、科技楼、多媒体电教室、演播厅、校园网、球类活动中心、校内学生宿舍楼2幢、400米标准田径场、可容1500人就餐的学生餐厅和日常开放的学生浴室等设施,能满足教育、教学及生活的需要。
  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攀升,业绩突出,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等90多项省、市级以上表彰。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1111
 
1111
 
 
   您现在的位置:学校首页 >> 教育科研 >> 案例集景 >> 浏览详细内容
  • 详细内容
  • kazx.com.cn
浅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发布时间: 2015/1/15 9:01:00 被阅览数: 20328 次 来源:江苏省口岸中学
 

浅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添加时间:2015-01-14 08:25:52    阅读:389 次

李 婷

(江苏省口岸中学 江苏 泰州 225321)

摘要:历史教师是历史教育的主要参加者和实施者。作为教师要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教师应从历史教学的规律出发,正确地、有创见地指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最佳途径和方法:注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独立性。通过教学实践, 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让历史贴近学生的生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课堂、历史教师、主体作用

“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梁启超在他的《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曾对历史下过这样的定义。精辟的一句话,点明了历史学习的意义,也透视出传统历史教学的不足。在传统基础教育模式下,历史教师讲授的内容多是“要背”、“要记”和“要考”的东西。而对那些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的事迹则置若罔闻,产生了极坏的负面影响。

历史教师是历史教育的主要参加者和实施者,其自身素质和教学观念的先进与否,直接关系到历史教育的成败。作为一名历史教师,除了要具有从事历史教学最基本的广阔的科学文化知识、精深的历史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外,其自身观念是否能紧跟时代的发展,是否能同现实的教育现状相协调,也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本世纪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教学目标、新的教学内容给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历史教师应该适时转变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强化师生双向交流与互动。从本质上看,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特定的“交互” 过程,只有在师生间不断的有机互动中,才能达到完成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等教学目标,体现教师是主体作用,学生是主体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教师“一言堂” 的局面和单调讲授灌输的旧模式,注意师生的双向互动交流,在多媒体课堂教学设计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情境创设,设疑引导、提问讨论、发言辩论、举例演示、练习思考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思维。

作为教师要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教学活动中,应融合体现自己个性风格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及随堂应变的能动性,使教学生动活泼,富有特色。防止教学思路被固化的多媒体程序所限制。第二,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是教师诸多方面素质的展现。课堂教学中,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切忌整个教学过程都在多媒体操作台位置,单纯地操纵机器, “演示”课件.应携带随身麦克风、电子教鞭,适当走动,应凭借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用生动的语言艺术再配合恰当身体语言来讲授知识、交流教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情绪,调动课堂气氛.

同时还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此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把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结合起来。第二,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师生交往的过程就是相互满足需要的过程,师生之间在交往中使需要得到满足就必然增进师生的感情联系,逐步形成亲密无间的感情和关系。第三,在平等的基础上树立教师威信,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教师是教育者,建立教师威信,对于形成正常的师生关系,建立正常学校秩序,提高教育教学效果,都是十分必要的。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从历史教学的规律出发,正确地、有创见地指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最佳途径和方法:注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增强学生疏理历史知识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历史知识的纵横向联系,提高比较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各科的相关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引导学生用所学历史知识观察现实问题,力求做到学以致用;打破“权威”的信仰,树立“信仰”的权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来说,教师、教材、学习辅导材料等是“权威”,这些“权威”的积极作用不可否认。但“权威”不等于“真理”,总要受到时代或个人认识的局限。因此,学生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就要坚持“信仰”,即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物。“当仁,不让于师”,对一些问题大胆提出质疑,通过师生之间交流探讨获得“真理”。

在历史教学中体现教师的主体作用,还要训练学生的思维,要讲究教学方法,应根据思维的内容、特点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明确学习目的。教书和育人是教学中必须遵守的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结合知识的传授,自觉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理想、信念、世界观和学习目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和道德品质,就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引导动机迁移,产生学习需要。这也就是把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到学习活动上。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也使这种爱好和学习历史有机结合起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结合社会热点,引起学习兴趣。历史和现实是紧密结合的,如果把二者割裂开,历史课将很难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强化学生成功感,增强成就动机。学生取得成功,可以得到家长、老师的表扬和肯定,提高自信心。

另外,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是多方面的至少要做好以下几点:一备学生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二备目标即明确教学目标三备教材即掌握课文的重点、难点内容四备教法即根据教学目标内容、课型和学生的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只有认真备课了解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只有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地克服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增强历史教学的针对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的培养。

许多学生感觉到历史这门课程非常枯燥乏味,对这门学科没有兴趣。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将历史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成为历史教师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教学实践, 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让历史贴近学生的生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7 江苏省口岸中学
地址: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口岸镇港口东路26号 邮编:225321
备案号:苏ICP备050436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