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平两岸阔,风正好扬帆。近日,团省委公布2020年度江苏省“两红两优”表彰名单,学校团委荣膺“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学校团委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现有支部53个,团员1625人。近年来,学校团委在学校党委和上级团组织的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密围绕学校党政中心工作,积极推动共青团改革,在基层组织建设、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品牌打造等方面取得了新发展,有力地提高了学校团组织的引领力、组织力和服务力,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把握改革机遇,夯实基层组织建设
一是抓制度,大力推进从严治团。陆续制定通过了《江苏省口岸中学团支部工作条例》等8项制度规定,在支部推广使用《江苏省口岸中学共青团支部工作手册》,明确团员发展、“双述双评”以及团员年度教育评议等工作流程,记载支部“三会两制一课”制度落实情况和支部活动情况,确保支部各项工作规范有序、落实到位。
二是抓改革,不断激发基层活力。设置年级团总支,根据不同年级学情开展主题活动。积极推动班团一体化,由班长兼任副团支书或团支书兼任班长,凸显团支部核心地位。设置团小组,将普通青年学生纳入团小组管理,各小组承担一定的支部事务,在思想、学习、纪律、卫生、活动等方面开展良性竞争,激发支部活力。
三是抓队伍,重视团学干部培养。坚持党建带团建,一名党委委员分管团委工作。每周举行团委例会,每月开展一次集中理论学习,每学期组织一次团支书集中培训和学生会干事大会。注重学生会建设和学生干部培养,学生会主席兼任团委副书记,把团支书作为团学干部培养的重心,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
二、紧扣时代脉搏,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一是挖掘内涵,建好学习阵地。学校与新华书店合作校园书店项目,结合“青年学习社”阵地建设要求,挖掘学校“清源”文化的内涵,突出党团政治因素,打造“清源书苑”,使书苑成为广大青年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并在此基础上成立“清源”青年学习社。
二是对标一流,加强团校建设。高度重视中学生团校建设,完善团校章程、组织架构,确定固定班次,建立4大模块30个专题的“430”课程体系,以集中授课、支部团课、自学感悟和实践体验4种形式组织学习,实行登记、学习、考核、奖惩流程化管理,同时将学习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三是选树典型,强化正向引导。重视“两红两优”“最美中学生”“新时代好少年”等优秀学生典型的挖掘、表彰和宣传工作。近三年,陈静远同学获评“全国最美中学生”;秦鸣泽同学获评“江苏省最美中学生”;蒲晓东同学作为中学生团代表参加了江苏省第十五次团代会;苏比同学作为学生会干部代表参加了江苏省第十次学代会。
三、创新教育形式,倾力工作品牌打造
1.坚持靶向发力,突出政治属性。聚焦主责主业,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以学校“清源”文化为依托,以“筑基、发展、融合”为主题,借助仪式教育、主题活动、志愿服务等形式,积极打造包含“一个行动”“两个仪式”“七大项目”在内的“青字号”品牌,将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2.创新引导方式,刷新话语体系。把握青年特点,以全新的活动形态和话语体系引领青年学生,避免“官话”“套话”“空话”,提高共青团的亲和力与契合度。“共说青听”“微影青春”“青讲习语”“民汉青融”等七大活动项目,从学生视角出发,调动学生兴趣点和兴奋点,将理论学习融入多种形式之中,贴近青年生活,深受青年欢迎。
3.服务青年成长,体现社会担当。始终把思想政治引领作为一切工作的核心。“两个仪式”(入团仪式和18岁成人仪式)和“一个行动”(青年志愿者行动),把握重要时间节点,整合校内外资源,以仪式教育和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积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主动担当,服务青年成长。
2018年,学校团委负责人在中央团校介绍了学校“青字号”品牌建设情况,受到领导和兄弟学校的关注;2021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将学校“青字号”品牌项目选入图书《强基固本——新时代中学共青团工作创新典型100例》,目前已由海豚出版社正式出版。
未来,学校团委将以此次表彰为契机,把握新时代青年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强化基层建设,丰富教育形式,组织引导广大青年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青年立足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