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创办于1926年10月,1996年被确认为江苏省重点高级中学,1997年8月成为泰州市教育局直管学校,2001年4月,学校被评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2003年11月转评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2004年1月学校党总支升格为党委,2005年1月经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江苏省口岸中学”,2005年9月经教育部批准开始承办内地新疆高中班,2007年12月学校升格为副处级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176亩,校舍建筑面积60914. m2,生均校舍建筑面积27.7m2;学校现有绿化面积34711.1m2,绿化率达37.24%,生均绿化面积15.8m2;建有主、辅教学楼4幢,设标准教室68个,每个教室都配有空调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现有高中教学班45个,在籍学生2201人,其中内地新疆高中班9个,学生359人(含有13个少数民族);拥有图书馆、科技楼、多媒体电教室、演播厅、校园网、球类活动中心、校内学生宿舍楼2幢、400米标准田径场、可容1500人就餐的学生餐厅和日常开放的学生浴室等设施,能满足教育、教学及生活的需要。
  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攀升,业绩突出,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等90多项省、市级以上表彰。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1111
 
1111
 
 
   您现在的位置:学校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示公告 >> 浏览详细内容
  • 详细内容
  • kazx.com.cn
江苏省口岸中学高质量发展综合督导评价自评报告
发布时间: 2023/10/9 8:23:00 被阅览数: 10763 次 来源:江苏省口岸中学
 

清正德立·源润融成

锚定品质谋发展   聚焦改革谱新篇

——江苏省口岸中学高质量发展综合督导评价自评报告


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近年来,江苏省口岸中学坚持“让每一位学生成人、成功、成才”的办学宗旨,践行“规范化、科学化、精致化”管理策略,总结近百年办学历史,提炼出“清”“源”文化内核并引领学校品质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进一步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校根据《泰州市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综合督导评价方案》,对照《泰州市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综合督导评价指标》,坚持实事求是、公正客观地作出自我评价,最终自评总分为98分。现对学校近五年的办学情况作如下自评。


第一部分   学校基本概况

一、学校沿革

学校创办于192610月,1996年被确定为江苏省重点高级中学,19978月成为泰州市教育局直管学校,20014月被评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20041月学校党总支升格为党委,20043月转评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20051月经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江苏省口岸中学”。20059月经教育部批准开始承办内地新疆高中班,200712月学校升格为副处级单位。2022年通过省四星级普通高中复评估。

二、硬件设施

学校占地总面积117392平方米,生均校园占地面积46.5平方米,其中,校舍建筑面积75205.14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29.8平方米。教学区、办公区、活动区、生活区相对独立,布局合理,动线科学。园林式的校园,移步换景的文化氛围,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生源师资

学校现有教学班51个,在籍学生2523人,班均49.47人。其中内地新疆高中班9个,学生382人(含10个少数民族)。现有教职工242人,其中专任教师235人,专任教师本科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中高级教师192人,比例达81.7%;现有硕士研究生49人,省特级教师2人,省特级教师后备人才2人,正高级教师2人,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1人,泰州市名教师3人,泰州市三级骨干教师60人。


四、荣誉表彰

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攀升,工作成果显著,深受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好评。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依法治校示范校”“首批江苏省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江苏省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江苏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教科研先进集体”“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优秀家长学校”“江苏省巾帼文明岗”,“泰州市高品质示范高中”“泰州市文明校园”“泰州市文明单位标兵”等十数项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人民教育》《中国民族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江苏教育报》等教育专业报刊,以及“学习强国”平台、“交汇点”、江苏电视台教育频道、《新华日报》、泰州电视台、《泰州日报》、《泰州晚报》等国家、省、市各类媒体先后多次报道或专题推介我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


第二部分  近五年主要工作

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和领导下,学校把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作为发展的引领性目标,全校教职员工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

立足近百年办学历史,充分挖掘自身文化根源和价值底蕴,学校将“清”“源”二字确立为新时代高品质发展的文化内核,并创造性提出了“清正德立·源润融成”的高品质示范高中创建理念。“清正”即清朗平正,清白正直,语出《淮南子.说山》:“水定则清正,动则失平。”“德立”就是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清正德立”,寓意要保持教育定性、遵循育人规律,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新时代“四有”青年。为此,学校探索、实践、提炼了源、润、融、成的四字发展路径,从办学理念、队伍打造、课程建设、育人方式等方面深入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寻根溯“源”,品质发展活水涌动

寻根溯源,深挖学校党建、文化、管理、师资的源头活水,从根源上为学校高品质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1.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引领学校办学方向。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举行“学党史、守初心、当表率”主题党日活动、“传承红色基因 献礼建党百年”道德讲堂等,主题学习教育入脑入心。不断夯实组织自身建设,学校党委成功换届,落实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党员教师双向培养机制,打造“石榴籽家园”党建品牌,党建基础工作有力有序。严格落实教育监督制度,修订完善《江苏省口岸中学“三重一大”制度》,实行党委委员挂钩联系年级和支部制度,经常性开展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洁从教警示教育,党风廉政建设从严从实。

2.厚植校园文化疏浚价值引领的精神源头努力构建立足校本校情、符合时代特色、助推学生成长的文化体系。夯实爱国主义文化根基。结合依柴墟岳王庙办校兴学的历史,围绕校园岳飞像、纪念革命烈士的“清源亭”,丰富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打造民族团结文化特色。总结承办内地新疆高中班18年的办班经验,提炼形成了“全方位关心、全天候关注、全覆盖关怀”的“三全”民族团结教育品牌,深入开展“五个认同”教育,积极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终生学习文化追求。推动泰州市首家校园书店、省内首家“校园文学阅读基地”落户校园,班级图书角书香四溢,图书漂流、专题阅读课、主题阅读讲座、阅读报告会等活动丰富开展,书香浸润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3.深化科学管理积蓄学校发展的涌动势能。以高标准管理助推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学校办学品质提升。传承办学理念。重新梳理、界定了学校办学理念和“一训三风”,组织开展了不同层次的主题解读,使其成为社会认可、师生认同并自觉遵守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优化管理举措。坚持“科学化、规范化、精致化”的管理策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坚持党务、校务公开,推进民主议事制度,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定期邀请社会各界人士评议学校工作,学校管理科学高效。夯实教学管理。推进校领导和中层干部联系备课组制度,积极落实三级听课评课制度。充分发挥四星高中友好学校联盟“G4共同体”发展平台功效,通过联合教研、同课异构等教学交流活动,打造优质的教育“区块链”。

4.构建卓越师资引流助推提升的活水清流。立足“友善和责任修己树人”泰州市“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德能双修。弘扬崇高师德。组织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的先进事迹,广泛宣传在疫情防控、教学改革、服务学生中涌现出的优秀教师代表和先进团队,示范、引领教师发展。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专题家访,防范师德失范行为。涵养良好教风。以教师节表彰为契机,举办从教20年成长仪式,表彰从教逾30年的老教师,举行师德承诺书签订递交仪式,辅以绩效考核等的导向引领,使“追求卓越、提升品质”成为全体教师的共同价值追求。助推师能提升。推进网格化教研,推动教师发展三轮驱动、“369升格工程”,完善师资专业发展规划。聚焦新高考改革方向,创造条件走出去学,找准时机请进来学,以教师的精准研究快速提升,助推教育教学质量攀升。

二、细雨“润”物,育人体系温润而泽

高品质教育必须“精准滴灌”,才能因材施教,如春雨润物般无声,达到“温润而泽”的高远境界。

1.构建“三成”课程体系丰润育人路径。秉持“让每一位学生成人、成功、成才”的办学宗旨,构建起层次清晰、递进有序、覆盖全面的校本化“三成”课程体系。“成人课程”提升品德和公民素养。构建了包括班会课程、责任课程和生活课程在内的成人课程体系,全面培养学生品德修养、责任意识、生活技能等,让其成长为合格的公民。“成功课程”提升文化和学科素养。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开发开设学科拓展课程和E-学习课程,帮助学生高效优质地夯实基础知识,取得学业成功。“成才课程”提高能力和思维品质。聚焦思维品质培养、实践能力提升、创新精神养成,开发了书香四溢的读写课程、丰富多彩的实践课程、与时俱进的生涯规划课程等,形成了丰盈立体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

2.深化“三转”教学改革润化育人方式。在“三新”和“双减”背景下,我校积极推动教学改革持续深入。推动教师身份转变。以《江苏省口岸中学课堂教学评价表》为杠杆,通过骨干教师示范课、校际同课异构等方式,引导教学行为转变。强化集体备课、教学生成性问题研究,推进新高考应考策略研究,助推教师从传统“教书匠”逐步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转变。推动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深化“主体参与•责任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推行“学生自学-师生研讨-教师总结-学习生成”课堂流程,创设真实情境和真实任务,推进课堂从传统的“课时主义”向“责任课堂观照下的大单元教学”模式转变。推动学生学习方法转变。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质疑评价等学习行为,分学科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分年级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常态开展整本书阅读和好书分享,定期开展新闻述评,帮助学生形成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推动学习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

3.创新“三聚”教育活动涵润育人养成。我校积极创新活动育人方式,让教育灵动精彩。德育活动聚焦主题。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团结等,细化、分解若干德育主题,先后开展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思政课、十八而志成人仪式等德育活动。素质教育聚焦项目。重视社团项目开展,建立健全了社团激励机制,教师人人开设社团、学生自主开设社团、人人参与社团。深入推进“风云瞭望台”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省品格提升工程“清源自觉者的志业体悟行动”,及素质教育“5+2”工程项目“生涯规划教育与实践”等,引导学生拓展视野、体验职业、学会技能。实践活动聚焦体验。常态化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赴泰州市青少年实践基地、海军舰艇文化园等地实践体验,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周恩来故居等地参观研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健体魄,锤炼品格。

三、“融”合共生,教育生态水乳交融。

整合丰富教学资源,协调纷杂教育关系,并蓄全面发展追求,形成水乳交融、和谐共生的良好教育生态。

1.以五育融合为抓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升学生体艺素养。开齐开足体育课、音乐美术课,特色开展跑操、搏击操等课间体育活动,常态化开展搏击操、武术等体育社团活动,精心策划开展体育节,强健学生体魄。常态开展“校园之声”、校园艺术节等活动,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积极推进学生成长指导中心建设,落实“润心”行动,扎实开展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劳动实践教育。实施班级网格化管理,班级事务分解到每一个学生。组织学生前往农耕主题教育实践基地等开展劳动实践,强化劳动光荣意识,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

2.以民族融合为纽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承办内地新疆高中班的办学优势,深入推进民族融合教育。以课程引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牢课堂主阵地,充分发挥思政课入脑入心的育人功能,加强各学科德育渗透,多形式开设“五个认同”校本课程,增强新疆学子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各族学生为民族复兴矢志奋斗的理想信念。以实践厚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清明、国庆等重要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用刻骨铭心的“仪式感”唤醒和强化学生“我是中华儿女”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组织各民族学生共度传统节日,体会传统习俗,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生命教育”“生活体验”和“生涯规划指导”,强化对学生的“三观”引领,潜移默化把“五个认同”汇入生活、渗入人心、进入言行。以融合浸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探索“两混一共”,打造民族融合的学习共同体、生活共同体、成长共同体,拉近彼此距离,升华民族感情,在日常生活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以家校融合为助力促进教育提质增效。家校协同才能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发挥家校共同发展委员会功效。加强与家委会成员的联系,分年级、分班级定期召开家长会,围绕专题进行座谈。开展家长学校研修活动,开设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加强家庭教育、家校合作领域的培训。开展家校协同主题实践研究。组织开展专题研讨活动,举办了以“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生生涯规划”为主题的系列化家校合作发展论坛,每年举行高三年级学生十八岁成人仪式,邀请家长参加,共同见证孩子成长。拓展家校沟通网络协同路径。立足“互联网+”,探究信息时代家校合作的新模式。通过线上直播课堂、网络会议、公众号讲堂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形成育人合力,打造学校、家庭“发展共同体”。

四、润融乃“成”,学校发展芬芳花开

聚焦“一核、四层、四翼”的新高考综合评价体系,努力推进“让每一位学生成人、成功、成才”办学宗旨达成。

1.立足核心价值观养成,助力学生成人。我校以“清源”精神为依托,围绕“青年筑基”“青年融合”“青年发展”三大主题,擦亮“1+2+7”“青字号”品牌建设。校领导班子成员面向学生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开设主题思政课,隆重举行“青讲习语”校园超级演说家大赛,“微影青春”拍摄的视频获市级奖项,“青读时光”项目在学校微信公众号推送近百次,深化了学生思想政治引领,促进学生成长为政治可靠、品德合格的公民。

2.聚焦学业提升,助力学生成功。成功即达成目标,助力学生以优异的高考成绩获取未来更多的发展选择权。我校立足课堂教学,不断探索创新“三新”背景下的教学备考策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不断调高并达成一个个学习目标,在学业上取得进步。近年来,我校高考成绩逐年攀升,社会美誉度得到较大提升。

3.引导个性发展,助力学生成才。成才即实现全面个性发展。我校运用各种信息、软件和网络资源,打造数字智慧校园,运用“互联网+”教与学,促进教育教学手段和方式现代化,引导学生深度学习、高效学习。积极搭建各类平台,组织学生参加作文竞赛、金钥匙竞赛、机器人竞赛、数理化学科竞赛等活动,帮助学生发现特长、发展个性。开展丰富的实践体验活动、生涯规划活动,帮助学生找准人生发展方向,全面均衡发展。



第三部分 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1.素质教育成绩喜人。近五年,我校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市级以上奖项的有958人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的有349人次。学校先后荣获泰州市校园足球啦啦操比赛三连冠;泰州市直属高中第六届学生篮球联赛男子队冠军、女子队第二名,泰州市足球技巧大赛第2名,泰州市乒乓球男子团体第三名等成绩。创作的心理剧荣获省一等奖,并被评为江苏省中小学心理剧创作示范学校。

2.学生发展有口皆碑。学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促进学生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学生。近五年,多名学生获得省市区表彰:李佳骏等20位同学被评为省优秀学生干部、省三好学生;许博文等28位同学被评为市级优秀学生干部、市三好学生;王乙程等15位同学被评为市优秀共青团员、市最美中学生;曾子娟等135位同学获得区级表彰。

3.教师素养明显提升。近五年,我校教师在各类专业技能比赛中获得省级奖项的有10人次,市级以上奖项的有35人次,区级以上奖项的有30人次左右。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7篇,在省、市级论文评比赛中获二等奖及以上共8篇。教师主持或参与省级课题9个,市级课题5个。成功申报两个市级名师工作室,6位教师被评为泰州市中小学卓越教师培养对象,60人被评为泰州市及市直三级骨干教师。在2022年市直高中教师专业素养考核中,共有51位老师获得优秀等次。

4.高考成绩逐年攀升。学校立足“三新”背景,不断推进教育教学转型升级,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实现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新的突破和提升。新高考以来,普通文化类考生本科达线率分别为90.3%90.49%92.43%,本一达线率分别为35.5%36.55%52.4%2023年我校文化类考生687人,600分以上19人,本一达线362人,对标中考全市7000名录取人数,实现成长率148%。三年来,我校共有48名学生被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等省内外985211高校录取。

5.学校美誉度显著提升。近五年,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首批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泰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等30多项省市级荣誉表彰。学校党委被泰州市委教育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团委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泰州市五四红旗团委”,组织的志愿者服务项目被评为2022年泰州市十佳志愿服务项目。为新疆部学生开设“四史”教育影视课程,被“学习强国”平台推介。学校连续三年获得泰州市教育局年度综合考核优秀等第。






第四部分 不足与设想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晰地看到学校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学校基础建设需阔步向前。因多年基本建设滞后,绝大多数校舍老旧,装备落后,办学空间和教育信息化水平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高中学习生活和学校管理的新要求。在新校区建成前的三年,仍需要克服硬件条件不足带来的管理局限。

2.教师队伍发展需提档升级。优秀教师群体虽已基本形成,但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性别结构不尽合理,少数学科人手紧缺,课务负担重,工作量偏大。市学科带头人、名特优教师、研究生学历教师偏少,在省、市有话语权、影响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更少,高层次人才数量不足,难以引领学科更高层次的发展。少数教师专业发展的进取意识淡薄,参与教育科研的动力不足,学校课题研究及论文发表层次不高、针对性不强,“科研强师,教研强校”任重道远。

3.“三新”应对研究需深耕细耘。新高考改革方案已经运行,如何提高学生的选择意识和职业规划意识及能力、如何协调行政班与走班制的问题、如何协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高考质量的关系,这些都是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和考验。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新课堂样态还未形成,教学方式的变革距离落地到每位教师每堂课上的教学行为上仍有差距。需要进一步强化校本化教学思想的渗透,形成适合学校发展的课型特色,真正构建利于师生发展的自主课堂。

4.鲜明办学特色需逐步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与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要求尚不匹配,与高品质特色高中建设尚有差距。校园文化及与之配套的育人环境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尚缺乏系统关联。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质量还不够高,课程资源尚不够丰富,还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教育需求。学校课程的研发指南、实施纲要、操作手册、评估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硬件建设尚不够到位,人才培养手段尚显单一。对具有特色的教育资源、教育成果缺乏高质量的提炼和整合,尚需加大推广力度。

学校将利用好综合督导评估的契机,坚持问题导向,进行专题研究,探寻解决问题的策略,积极探索构建优质普通高中教育的新常态机制。

一、严格落实整改。认真听取督导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对标找差,坚持问题导向,切实拿出整改措施,明确改进路径和时间表,在整改中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

二、加强专家引领。聘请专家学者担任学校发展顾问,主动邀请市内外教育专家对学校定期开展专项指导和综合督导,切实提高学校发展后劲,及时解决发展中的难题。

三、高起点打造新校园。积极配合市教育局和医药高新区(高港区)政府,建设省口岸中学新校区,将其打造为功能设施齐全、布局分区合理、优雅美观大气、书香意蕴浓厚、物型文化丰富、管理科学高效的智慧校园,将其建设为省口中师生的学习圣地和精神家园。

敬请各位专家指导为感!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7 江苏省口岸中学
地址: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口岸镇港口东路26号 邮编:225321
备案号:苏ICP备05043628号-1